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編者註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編者註: 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編者註 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編者註 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的主體內容,是根據二十年前(一九九二年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) 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 在行園金剛壇城所作佛法開示的錄音記錄整理而成。其時 H.H. 第三世多杰羌佛 的佛陀身份未被揭曉,這...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 特別公告 望大家看到以下公告,互相傳遞功德無量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 特別公告 望大家看到以下公告,互相傳遞功德無量: 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 特別公告 望大家看到以下公告 , 互相傳遞功德無量 經過這兩年對為師者和行人們的書面考試 ,從實踐中驗證出,具有尊 者、法王、大活佛、法師稱號之上師身分的人,他們的經律論書面答 卷成績,百分之九十八的為師者都沒有考過六十分,有的法王、 活佛...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第三世多杰羌佛 獲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Fellow職稱
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台雨露: 第三世多杰羌佛 獲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Fellow職稱: 第三世多杰羌佛 獲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Fellow 職稱 二百多年來第一位 世界藝術界心悅誠服 咸認華人之光 第三世多杰羌佛 獲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Fellow職稱-2004/02/10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頒授給 Master Wan Ko Yee...
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
佛教典事-綺語無意
轉載自-http://www.tbdchq.org/menu.php?cat=detail&id=1217994575
綺語無益
| |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云:「若離綺語,即得成就三種決定。何等為三?
一、定為智人所愛。 二、定能以智,如實答問。 三、定於人天,威德最勝,無有虛妄。 是為三。」 在美國邁阿密的一座水族館裡,曾經作過一個趣味的實驗: 在一個大水箱中,一邊放了很多五彩繽紛的熱帶魚,另外一邊放進一條大鯊魚,當中則以一片堅固而透明的壓克力玻璃隔開。當大鯊魚進入水箱,一看到對面有五彩繽紛的熱帶魚,立即引起天賦吃魚的野性,因此牠游得很快,衝了過去,結果牠的鼻子,就撞上透明的壓克力玻璃,撞得頭昏眼花。可是過了不多久,當牠又看見對面的熱帶魚時,又再衝了過去,結果鼻子又撞上玻璃板。一位研究員在旁邊作記錄,計算這條鯊魚的鼻子到底有多少次撞到玻璃板上。這個實驗做了很多回,研究員發現,大約經過四十多次,當鯊魚的鼻子已腫得像饅頭那麼大的時候,牠才會停止往前衝。這時研究員就把壓克力隔板慢慢的升高起來,那些熱帶魚在大水箱中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,游到鯊魚的尾巴、肚子旁,甚至游到牠嘴巴前面,只要鯊魚張開嘴一口吞下去,可能會吞進幾十條小魚,但鯊魚卻是一動也不願動,為什麼呢?因為鯊魚經過一連串吃不到魚的打擊與挫折後,變成了習慣,牠已經放棄天賦吃魚的能力了。這個實驗,說明了習慣的養成對於生物有很大的影響。 人也是習慣的動物,習慣成自然。人類的行為,往往都受到習慣的支配,只要多做幾次,多說幾遍,以後就不知不覺變成習性,而照著去做、去說了。有些人惡口不斷,或一直說謊,就是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,所以要改,談何容易? 佛教的修持很注重口業,如果是修善口業的人,他會好言安慰,鼓勵讚歎,甚至宣揚法音,成就無量功德;假若是造惡口業,他就會惡言惡語,黑白顛倒,或是挑撥離間,變成負面的作用,而種下惡因。因此,我們在平常生活中,應該注意不能隨便說話,該講得講,不該講千萬不要開口。除了不能妄語說不實的話、不能兩舌說挑唆的話、不能惡口說粗惡的話以外,還要不能綺語,也就是不說浮言靡語,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話。 我們講話,本來應該說些有意義的話,或者說些有道德的話,或者說些有益他人的話,但是事實不然,每當三五人集合一處閑談時,總是說東說西,說些笑話,故意逗人發笑,或是說些言不及義的話,甚至黃色的話,引起別人的胡思亂想,或是花言巧語,甜言蜜語,使人愛聽,像這種無意義的話,誤導他人走上歧途,真是一種罪過。有許多人本來是很純潔的,因為受了綺語的影響,變成鬼計多端,而做出不正當的行為。最明顯的,例如流行的小說,描寫男女間的情愛,或作出情詞豔曲,使人看了滋生慾念,或者描寫太保太妹的行為,使青少年讀了不知不覺的也照這樣去做,而走上墮落的不歸路,這是多麼的罪惡! 一個人平時喜歡說不三不四的話,不論他走到那裡,人家會說:「這個不正經的人又來了」,而對他抱有一種輕蔑的心理。綺語會惑亂人心,妨害風化,所以我們應該遠離。以學佛的人來說,彼此見面的時候,要問:近來用功嗎?念佛有否專心?打坐有沒有進步?大家互相鞭策與勉勵,一方面可以避免懈怠,一方面也可以離開綺語。 以佛法的修持來說,錯釋經典,開示有誤,持咒不當,信口雌黃,斷人善根,亂闡佛理,這也都叫做「綺語」。有一些學顯法的人,因為不了解密義的高深偉大,便信口謗議,或心生疑惑,出口駁辯,這也會由於綺語不明的業力,而造作了口業的大罪。若犯口業的綺語戒,誤斷他人的善根或善念,重則墮地獄,輕則受惡報。所以說法的人,必須深入三藏,曉知法要,以求言正義正,否則悔之晚矣! 佛經上說:「若人能夠遠離綺語,便能得到有智慧的人敬愛,對於任何問題決定會作確實的答覆,而且因為從來沒有虛妄的關係,會得到最為殊勝的威德。」 說話是參與社會生活很要緊的條件,不但會影響個人事業的成敗,也關係家庭生活是不是幸福?希望人人多說質直語,養成良好的習慣,社會祥和,家庭美滿。 |
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
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
佛教典事-無欲自在
轉載自-http://www.tbdchq.org/menu.php?cat=detail&id=1220945809
無欲自在
| |
佛經上說:「做人如果能夠遠離貪欲,就可以得到三業自在。」
自在,就是自由。世間眾生無論在那一方面,都受到種種的牽制,不能隨心所欲而自由自在,主要的原因即在於眾生的貪欲心太重。凡是對於自己的所有,包括錢財、衣物、房舍、田園、地位等強烈地執著,或貪得無厭;或覬覦他人之物,起貪得之念,意欲據為己有;或對他人產生思慕之情,愛欲由生,這些都是貪欲。貪欲心太重,見到這個想要這個,就被這個所縛,見到那個又想要那個,又被那個所縛,這樣如何能夠得到自在呢?
三業就是身業、口業、意業。三業的行為活動是善還是惡,關係於其中有無貪欲之心。如果是由貪欲而發出的行為活動,必然是不善。在社會上,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因為貪財而互相殘殺,有的因為貪色而起淫念強暴別人,有的是貪享受而去犯案搶劫,也有人為貪名聞利養而打妄語,所以貪是一切罪惡的根本,是一切災禍的總根源。
由貪欲所造成的不淨業,當業果成熟時,招感生於餓鬼道的果報,其業果未熟時,若轉生為人,則常因所欲不可得而痛苦,且貪婪如狼,也會招到五官不正,六根不具的報應。
佛陀在世時,印度舍衛城有一位名叫難陀的長者。他雖然是財富不可計算,但是生性慳貪,一毛不拔,為了保護財產,建造了七重圍牆,並且派人日夜看守,平時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家裏。此外,空中又佈置鐵網,防止飛禽進入吃他的五穀,四周牆壁下邊也鋪上水泥,防止老鼠穿穴損壞財物。難陀長者只有一個兒子,也是很慳貪。
有一天,難陀囑咐兒子說:「如果我命終以後,所有的金銀財寶不可浪費,若有出家人來化緣,或是乞丐來討飯,一文錢也不要給,我留下的這些財寶,足足可供給七世子孫享用。」
後來難陀去世,投生到附近一位盲目的婦人家裏,出生時雙目已經失明。有人告訴盲婦說:「妳生了男孩!」
盲婦說:「我兩眼失明,將來可以依賴此兒來養我。」
旁邊的人又對她說:「妳雖然生了男孩,但是小孩沒有眼珠。」
盲婦聽了,內心非常的悲傷。
到了盲兒八歲時,盲母給他一根拐杖、一個碗,叫他自己去求生活命。盲兒就手拿著碗到附近家家戶戶去乞食,後來到了他前世兒子的家,剛好守衛的人有事暫時離開,盲兒即摸進屋內,他的前世兒子見到了,非常生氣,就叫來守衛說:「你怎麼給人進來?」
守衛怕得罪主人,就把盲兒捉到門外,用棍子打得頭破血流,又將他擲在深坑內,連盲兒所乞得的飯也全部倒在地上。
這個時候,佛陀在精舍了知此事,就對阿難說:「災禍啊!災禍啊!難陀長者命終後,出生為盲婦作子,生來即兩目失明。由於他生前的慳貪,今天受此報應,這一世死後,還要墮入地獄。」
慈悲的佛陀為了開示眾生,就和比丘僧眾,來到難陀前世的住宅前。這時候有很多人來圍觀,佛陀加持盲兒,使他了知宿命,然後問他說:「你是難陀長者嗎?」
盲兒說:「是的!我的前生是難陀長者!」
佛陀連問了三次,盲兒均回答是難陀。
觀眾聽了佛陀和盲兒的問答,皆疑惑不解:「為何難陀死後,會變成這種樣子?」
佛陀開示說:「因為過去難陀慳貪,不修善行,所以遭受苦報,從此命終,當入地獄,這是因為宿業深重的關係。」
慳貪嫉妒,受罪無量。人有錢財,除了自己的生活所需之外,應該多行布施、供養,廣修福田,像難陀長者,自己累積財產,捨不得吃穿,又不布施別人,慳貪成性,這是最愚癡的人。修行人應遠離貪欲,一個離開貪欲的人,他的行為一定是向善的,以此善因感得的果報,也必定是五官端正,六根完具,身相圓滿,三業得到自在。所以,我們應該廣修供養,隨喜布施,多行善事,多作利益眾生的事業,這才是智者之所為啊!
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