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

佛教典事-親近善士

轉載自-http://www.tbdchq.org/menu.php?cat=detail&id=1248150000

覺海文集:親近善士 
 
 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教化的時候,羅閱祇國中有一個人非常暴戾兇惡,總是欺負善良,又忤逆父母,不敬師長。他的事業做得很不順利,日子過得很苦惱,心中常充滿怨懟。
  為了想讓自己能過好日子,他便開始祭拜火神,每天一到黃昏,即聚起柴堆,燃起熊熊烈火,並對著柴火不斷膜拜,直到半夜,大火滅盡方才停歇。如此持續三年,一切依然沒有什麼改善,於是他就改求日月之神。
  從日出的時候,他即向太陽朝拜,直到日沒;月出之後,又朝著月亮不停膜拜。如此日以繼夜,只有在天將明、月將沒時,才有喘息的機會。就這樣又過了三年,生活仍處處不順心,依然沒有得到福報。因此,他又改拜天神。
  這一次,他特別準備許多美味的佳餚、酒釀,更宰殺豬、羊、牛等牲口以祭天,沒想到三年下來,散盡家財,貧困潦倒,仍不見天神降福護佑,身體也因不分晝夜禮拜而憔悴不堪,最後換來了一身的疾病。
  有一天,他聽說舍衛國有一位佛陀,為諸天、眾人所敬仰,是無所不知的大智慧者,於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前往,期盼能獲得福佑,以除去災難、病惱。
  他來到舍衛國的祇園精舍,向裡望去,正好看到佛陀在為大眾說法。佛身光明,莊嚴無比。一見到佛陀的聖容相好,他滿心歡喜,即頂禮佛陀,說道:「有生以來,我竟如此地愚癡,不知世上有佛法僧三寶,而虛擲時間、錢財去祭祀火神、日月等諸天鬼神。在過去的九年當中,我雖然精勤不懈,卻未能獲得一絲一毫的福佑,不但錢財用盡,身體也孱弱不堪,彷彿死期將至。今日我至誠頂禮佛陀,希望佛陀能為我賜福消災!」
  佛陀慈悲對他開示:「你沒有正知正見,九年來都是迷信鬼神,又殺害無數的眾生,哪裡能夠得到福報呢?而且你又作惡多端,驕傲我慢,不孝不義,所造的都是惡業的種子,怎有可能結出福利的果實呢?如果你能夠從心念上徹底地懺悔,從此孝順父母,禮敬賢善,奉養長老,去惡向善,端正自己的品德,自然就能獲得容貌端正,氣力強壯,安隱無病,以及延年益壽的四種福報,生生世世無憂無惱。」
  於是,佛陀即說偈語:「祭神以求福,從後觀其報,四分未望一,不如禮賢者;能善行禮節,常敬長老者,四福自然增,色力壽而安。
  那個人聞佛說法後,豁然開通,歡喜無比,累劫塵垢所蔽,無知造罪九年剎那間開解,遂發心出家,隨佛修行。從此以後,日日行善,於正法上精進不懈,最後證得阿羅漢果。
  以上是《法句譬喻經》中所記載的一個典事,啟示我們:「祭神不如禮賢」。根據佛經所說,有的鬼神確實有一些功德,也有一些神力,在某種情形下確實能帶給人多少助力,所以受人崇拜而懇求賜福。但是因為鬼神本身還有煩惱,而且其德性有時還不及人類,如果有人不恭敬、不祭拜或有所冒犯,鬼神也會採取報復,就好比人間黑社會中的惡霸,在某人不幸的時候,也許會拔刀相助,慷慨幫忙,但是不能得罪他,否則就會受害遭殃。所謂「敬鬼神而遠之」,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對象,拜神不如禮賢,能夠訪求到具德的善知識,這才是真正可以依止而獲得真實的利益。
  佛陀曾經開示:「參預聖者之流必須具備四大條件,此四大條件就是親近善士、聽聞正法、如理思惟、法隨法行。」也就是說,修行人為了要契入正法,首先應該親近善知識,接受善知識的開導,聽聞正確的法要。聽聞正法之後,要透過自己的思惟觀察,對法義作深刻的理解領悟,然後在日常生活中依法次第落實修行,如此即能一步一步進入聖者的行列。
  那麼,怎樣才算是善知識呢?並不是因為他的地位高、信眾多、名聲大、相貌好或學識高,主要是因為他對戒、定、慧三學有所修證,能深入經藏融會貫通,而且能善巧方便說法,引導別人入道,讓人能調伏身心而得到受用。此外,他有「不忍眾生苦,不忍聖教衰」的菩提悲憫之心,他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利益眾生,而非為博得恭敬、名聞、利養。
  現在末法時期,要找到一個眾德全具的善知識,已經是難得遭遇了,所謂大德聖者、凡俗邪人,真假難分,但是修學佛法又不能沒有師長,所以擇師甚為重要。如果行人能有福報在世界各地的聞法點,直接聞受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音作為正知正見的標準,依法行持,那是勝於一切,或者能依於《解脫大手印》之法修持,也是殊勝無比,若這些法緣皆未能成熟而須尋訪明師,至少應選擇一個佛法解行勝於自己,而且持戒精嚴、具足悲心、功德增上者,則也可如法親近了。
  親近善知識,主要是效法他的德行,學習他的優點,不宜觀察他的過失,更重要的是受善知識教導後,要從自己的舉止行為、待人接物中去實際修行,漸次改進,自然就可以得到利益。
  佛陀非常重視善知識,因為一切安樂妙善的根本,皆基於依止善知識的教導得來。佛說:「親近善知識,由此便能離惡知識,不造諸惡,常修眾善,純一清白,具足圓滿梵行之相。」所以,修行人應該親近、尊敬、供養善知識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